健康之道,養生為先,養生之道,均衡為先。
養生,出自春秋時代《管子》一書,作者管仲。為保養生命以達長壽之意,核心因素就是營養均衡。
營養均衡有何內涵?又如何做到?其實,營養均衡講究的是種類多樣和食物完整。涵蓋2個層面的均衡:
一、全面的均衡
“五色五味養五臟六腑”,這句話相信很多朋友不陌生。因為,這是咱們老祖宗講了幾千年的養生精髓。尤其,這幾年西方國家提出的五彩膳食,和咱老祖宗的這句話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眾所周知,我們人類想要保證健康,每天需攝入40種以上的營養素,來源于10種以上谷類,10種以上蔬菜,10種以上水果等;其中,要包含5種顏色的食物:綠色、黃色、白色、黑色、紅色;5種味道的食物:酸、甜、苦、辣、咸。
中醫理論認為:綠色和酸味食物養肝,黃色和甜味食物養脾,白色和辣味食物養肺,黑色和咸味食物養腎,紅色和苦味食物養心。
然而最為關鍵的還是均衡!比如咸味食物,適當的咸養腎,然而咸多則傷心。用現代醫學的解釋就是鈉攝入過多,導致鉀流失,而鉀卻是維持我們心臟功能的重要礦物質。鉀缺乏,將導致心跳減弱、疲乏無力、頭昏眼花等癥狀,甚至危及生命!
2016年,中國營養學會出版了最新的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》,其中第一條就是種類多樣。明確提出,我們每日要攝入不少于12種,最好超過20種以上的食物。
問問自己,你做到了嗎?
二、單一均衡
營養專家告訴我們:不要吃食物的部分,要吃食物的全部。大白話就是,不但要吃食物的肉,還要吃它的根、莖、葉,皮、籽、實。這就是目前歐美最新的健康理念——吃全食(whole foods)。全食,就是指純天然,未加工處理,或以最少程度經過處理與精制的食物。
現代醫學發現:生命這個詞,關鍵是生。只有細胞不斷重生,機體才能更新,我們才有生命?,F代營養學研究發現:細胞重生、機體更新最為關鍵的就是“活性物質”。
活性物質,指的就是我們身體需要的維生素、礦物質、酵素(生物酶)、植物抗氧化成分等物質。它存在于食物的哪里呢?
我們以日常最常吃的谷類為例。一粒種子,活性成分29%存在于內皮、66%存在于胚芽、5%存在于胚乳。然而,日常我們吃的只是胚乳,內皮和胚芽打掉給豬吃了??墒?,多吃胚乳(精米白面)會導致糖尿病、高血脂等疾病。所以,營養學家建議我們“少攝入精米白面,多吃全谷類食物”!
再問問自己,這個均衡你做到了嗎?
很多人第一個均衡做不到,第二個均衡也做不到;
正是因為這2個均衡我們都做不到,所以導致很多疾病的發生和年輕化!
2012年北京市發布健康白皮書:18-30歲男性血脂異常率達到58.5%,30-40歲男性接近70%,18-30歲女性血脂異常率為27.4%,30-40歲則超過30%。
以上,我們常規認為高發于老年人群中的疾病,卻普遍存在于中年、甚至青年人群中。改變飲食方式,回歸生食,是解決營養均衡的關鍵!
生食,未經過火的烹飪,進食新鮮、安全的蔬菜、水果、谷類、菌藻等食物;通過種類多樣和吃全食來保證我們的營養均衡,讓我們保持健康活力,遠離疾病風險!
營養均衡,從生食開始!